11月19日,由广州市蓝天高级技工学校教务处和综合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,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”精神,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逐渐将我校“立德树人”“培养工匠精神”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“蓝天大讲堂”正式开讲。学校党支部书记赖乾佑、副校长丁海洋、罗来柏,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蓝天学子,一起进行了由现代服务系刘峥老师主讲的“大国工匠与中国梦”主题学习。
讲座中,刘峥老师通过聚焦刚刚过去的国庆大阅兵,借助三个不同年代、具有代表性的人物,揭示大阅兵背后的工匠故事。 时间首先追溯到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它的新生。举国欢庆之余,一位姓尹的老艺人却在天安门城楼呆了整整三天,未曾离开,只因为悬挂在天安门城楼的那8个宫灯。仅仅那8个宫灯,每个足有10立方米大,跑遍北京城也找不到。只好请来过去为宫廷做宫灯的老艺人,直到“十一”前夕,才赶制完成。
接着来到1984年,有着“天下第一兵”的程志强大校,他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擎旗手,在30年仪仗生涯中,出色完成香港、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升旗等任务。他当兵40余载,担任了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军旗手和执行队长,参加了1356次国家重大庆典和迎宾仪式,没有发生一次失误。他带领仪仗队先后接受了100多个国家元首及军队高级将领的检阅,得到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誉。
最后回到2019年,建国70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上,一列列行驶的坦克、装甲、导弹等装备揽货了世人的赞叹,在这些装备的背后少不了一位工程师的名字——戴天方。1989年,19岁的戴天方技校毕业后成为239厂的一名普通工人,成为最早接触数控机床的少数几个人之一,仅仅4年时间,他就通过自学练就了异形薄壁加工、非圆截面舱体加工的绝活,被同事们称作“戴一刀”。今年是戴天方与机床打交道的第26个年头,他经手的金属件已过万件,亲历了我们国家近年武器装备的研制、定型、批产的循环。他经常讲:“我们这工作,做事一点不能糊弄,既然做就做好。我觉得我很幸运,我的爱好,也是我的工作。”“数控加工技术日新月异,时刻掌握最新技术手段并合理应用到工作中,才不会被时代淘汰”。
大讲堂结束后,现场同学们纷纷表示,通过本次活动,提高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,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何为“工匠精神”,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学生,要时刻怀揣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匠心。(韩梦雪)